針對內蒙古自治區(qū)呼倫貝爾市兩水庫發(fā)生險情,19日晚間,呼倫貝爾市氣象局對外解釋了這次險情發(fā)生的氣象原因。
受強降雨影響,諾敏河水位持續(xù)上漲,18日,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開放式溢洪道永安水庫、新發(fā)水庫相繼出現決口、垮壩。
呼倫貝爾氣象局表示,近日,呼倫貝爾市東南部出現了入汛以來最強的一次降水過程,這是導致該市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境內的永安水庫和新發(fā)水庫水位陡漲,甚至出現了垮塌情況的主要原因。
究竟有多大的降水會導致如此嚴重后果?
氣象部門以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尼爾基鎮(zhèn)為例稱,當地的常年年均降水量不足490毫米,而7月18日這天的日降水量就達到了153毫米,創(chuàng)下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新高。
氣象部門表示,“一天之內下了正常年份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,而且當地前期降水原本也充沛,土壤含水量處于接近飽和的狀態(tài),此時再來一場猛烈降水無疑是雪上加霜的?!?/p>
氣象部門認為,從氣象科學的角度看,冷空氣的侵入,加劇了水汽的凝結,再經地形的阻擋便形成此次降水。
值得提及的是,針對這次暴雨天氣過程,青海賽宇環(huán)保,當地氣象部門及時發(fā)布了暴雨、山洪、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等預警信號20余期。
呼倫貝爾市氣象部門提示:當大家看到此類預警時,說明情況已經很緊急,應避免到低洼地帶逗留,暫停室外作業(yè),到安全地方避險。(記者 李愛平)


